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协会发布 >> 内容

51岁厦大保安成为厦大本科毕业生

发布时间:2020年07月06日19小时08分18秒; | 来源:中国晚报网


周德新


51岁厦大保安成为厦大本科毕业生


周德新白天学习晚上工作,5年里通过40多门考试,即将获颁法学学士学位

本报讯(记者 吴笛)白天,他是同学眼中的“蹭课大叔”;夜晚,他是厦大校园的“守护者”。厦大保安周德新就这样“黑白两班倒”,5年里通过40多门考试,即将获得厦门大学法学学士学位(成人高等教育)。昨天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,他说,再过半个月,自己将参加厦大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。

周德新是重庆人,今年51岁,当过兵,曾在技校学服装专业,2013年到厦大当保安。2014年,厦大继续教育学院开设职工夜校,为求学员工减免一定的学费。得知这一消息后,周德新非常兴奋,儿时想当律师的梦想再度被点燃。“北大有个保安读了北大,我这个厦大保安为什么不能读厦大?”于是,他做出勇敢的决定,首先从2014年到2016年参加高中起点升专科学习,之后从2016年9月到2018年12月参加法学专业网络教育专科起点本科学习。

做出决定时,周德新已经扔掉书本20多年了,他也知道想拿下本科学历并不容易。为了挤出时间学习,他特意申请上夜班,这样就可以白天学习晚上工作。虽然多年没摸书本了,但几百上千页的法学教材,他还是能一页一页“啃”下来。遇到书上弄不懂的地方 ,除了学习网络课程,他还去法学院“蹭课”,向老师请教。

在读期间,周德新每年要准备将近10门课程的考试。除了公共英语课考了两次,其他课程他都是一次性通过。他的毕业论文以正当防卫为主题,写了近2万字,认认真真写了好几个月。他说,拿到学位后,他每年要争取发表两篇论文,督促自己学习,不要把所学的东西忘掉。他所在的班级共有38人,包括他在内,只有两人“跑完全程”,最终拿到学士学位。周德新笑称,他应该是年纪最大的毕业生了,不过这个学位他拿得很骄傲。

对于丈夫花5年时间拿学位这件事,周德新的妻子不太理解,总觉得他浪费时间。也有些同事不理解,觉得没什么必要。但在周德新看来,5年时光没有虚度,他清楚这份收获的分量有多重。

获得学士学位不是周德新学业生涯的终点,他已经报考今年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,并对考试满怀信心。提到未来的打算,周德新说,他还是会待在厦大,哪怕还是在校门口当保安,“每天为厦大老师和学生服务,这是我对厦大感恩的一种方式”。

延伸阅读

“贵人”助他一臂之力

他为学校尽绵薄之力

白天工作晚上读书,对于任何人来说,都是不容易的,更何况是基础薄弱的周德新。但他咬牙坚持下来,用5年时间攻下学士学位,除了自己的执著,他说,还要感谢遇到“贵人”相助。

周德新平时上夜班,白天有时也到校门口帮忙。 


文/图 记者 吴笛

初心 | 在厦大工作开启新视野,儿时梦想重新被唤起

2004年,周德新就来到厦门了,到厦大当保安之前,他摆过摊,也进过工厂。他坦言,到厦大当保安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为了稳定,不用在外奔波。

但这份工作开启了周德新的新视野。“通过接触厦大老师我才知道,有一种读书不是为了谋生,而是为了情怀和精神。”对于厦大的学术大咖,周德新如数家珍,他们淡泊名利、对学术孜孜以求的精神让他很感动。

厦大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周德新重新“惦记”起儿时的梦想。他十多岁时看印度电影《流浪者》,深受里面大法官的影响,立志长大要当律师,维护司法公正,捍卫公平正义。职工夜校的开设,刚好给了他一个重拾梦想的机会。

拼搏 | 偷偷去法学院“蹭课”,老师很关照这名特殊学生

周德新说,最初报考法学专业时,他当年学的那点知识早还给老师了,想拿到学位简直是天方夜谭。幸好,他在厦大遇到了许多“贵人”。

周德新遇到的第一位“贵人”,是厦大管理学院的一位博士生。两人在校门口偶遇后,就成为挚友。这位博士生毕业后到福州一所高校当老师,但两人并未因此断了联系。每当周德新在求学路上遇到阻碍时,总能得到这位朋友的鼓励。“我邀请她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,我希望穿上学士服拍的第一张照片是跟她的合影。”周德新说,他想通过这种方式,表达对这位朋友的感谢。

周德新刚开始去法学院“蹭课”时,总是偷偷摸摸的,每次都坐最后一排,还要换下工作制服才敢去教室,也不带书本,就坐下来听课,让人以为他是进来歇脚的,生怕老师和同学认出来。但法学院的老师对这名特殊的学生很照顾,不仅热心回答他的问题,有的老师还特意把专著送到保安室让他学习。

对周德新来说,最大的挑战是英语学习。他的英语储备简直就是一片空白,只能从ABC学起。有一年暑假,厦大物理机电系的一名学生在校门口与周德新相识,两人很快就成为朋友。之后两年时间里,这名学生一直帮他补英语,从语法基础开始,到慢慢能看懂句子。“两年时间分文不收,耐心地教我,真的非常感谢她。”周德新说。

厦大外文学院老师丁燕蓉也一直鼓励周德新,还教他复习方法。周德新买来英语模拟真题,一套真题复印十几份,一天最少做两套真题。几经努力,他的公共英语课考了73分。这对于没学过多少英语又离开学校20多年的人来说,相当不容易。

感恩 | 每年校庆都会去捐款,还为困难学子慷慨解囊

在厦大工作的这些年,每年校庆,周德新基本上都会捐款。有人不理解,保安工资不高,还拿去捐款,值得吗?但周德新认为,这是他感恩厦大的一种方式。

得知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生活困难后,周德新通过厦大西部梦想社团为四名贫困学生捐款。了解到管理学院有一名学生患病亟须救助,他也立刻慷慨解囊。2016年台风“莫兰蒂”正面袭击厦门,他捐出一个月工资为校园重建尽一份“绵薄之力”。

几年下来,周德新的各项捐款累计达到2万元。这对于一名工资不高的保安来说,十分不易。

“厦大营造了一种氛围,你身在其中,自然会向一些东西靠拢。”周德新说,在厦大的这些年,他被“自强不息、止于至善”的校训激励着,感谢老师和同学帮他在学业上跑到终点,他也要坚持行善修心。


《51岁厦大保安成为厦大本科毕业生》后续

“贵人”赞周德新:情商高、谦虚执着

“励志保安哥”的故事在全国圈粉无数,人民日报、新华网、央视、联合早报纷纷转发本报报道

有学生义务帮他辅导英语,有学院院长送专著给他,更有英语老师送给他复习资料。周德新说,在攻读法学学士学位的5年中,自己遇到很多“贵人”。昨日,记者采访了周德新口中的“贵人”,而“贵人”们对他的评价是:情商高、谦虚、认真、执着,对学习充满热情,这些品质吸引更多人去帮助他,5年的拼搏,最该感谢的人是他自己。

前天起,本报连续报道了51岁厦大保安周德新边工作边学习,用5年时间考取厦大法学学士学位的励志故事,人民日报、央视新闻微博、联合早报等海内外数十家权威媒体纷纷转载。昨日,新华网微信公众号以《服气!》为题,转载了本报报道,阅读量也很快突破了10万+。

面对这些,周德新一时有些“招架不住”。“我以为记者采访我,也就在报纸上发个小‘豆腐块’,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多人关注。”他说,其实他最想表达的,是对厦大老师和学生的感恩之情。

记者 吴笛

厦大法学院院长宋方青:

主动给法学院捐款

是个心中有爱的人

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方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在厦大的保安中,周德新的“辨识度”很高。每次经过校门,他不仅笑脸相迎,而且会给老师们一个标准的敬礼。在宋方青看来,周德新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,因此可以跟很多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。

一次宋方青走到校门口,刚好碰上周德新值岗。闲聊中,宋方青得知他正在读厦大的成人高等教育,马上对他刮目相看。“像他这样的年龄,从事这样的工作,还有这样的毅力和抱负,实在不简单。”之后,当周德新向她寻求有关法学专业学习上的帮助时,她都会尽自己所能去提供帮助。

周德新说,他非常渴望法学院的老师能在学习上给他一些具体的指导,宋方青建议他先从教材上最基础的知识学起。她编著了一本法理方面的教材,特地拿到保安岗亭送给周德新。后来,又送了另外一本专著给他。

2016年,正值厦大法学院90周年院庆,来了将近3000名院友。在院友的捐款名单上,宋方青发现了周德新的名字,捐款800元。她很感动,说:“保安的工资并不高,他能把对法学的热爱延伸到对学科、学院的热爱,我觉得这份爱心需要被看见。”

原声

“老周是一个心中有爱的人。他对厦大怀着深深的爱,才能表现出高素质的工作态度。他对知识有着深深的渴望,才能排除一切困难,完成在外人看来不太可能实现的目标。”

厦大教师丁燕蓉:

举手投足相当“专业”

好学体现在许多方面

厦大外文学院外语教学部教师丁燕蓉说,最初认识老周,是从“不好意思”开始的。

因为要上晚课,丁燕蓉经常晚上9点多才离开学校,路过校门时,周德新都会给她郑重地敬个礼。“他给我敬礼,我觉得很不好意思,就把车窗摇下来,向他表示感谢。”有一次,周德新还上前问候:“老师您这么晚才下班啊!老师您辛苦了!”这句话,让她心里暖暖的。

丁燕蓉还发现,周德新的着装整齐干净,制服一尘不染,而且身材笔挺,举手投足都相当“专业”。她说:“我觉得校门口的保安代表了厦大的形象,周德新对工作的专注和认真,也让外地游客对厦大留下了好印象。”

再后来,两人渐渐熟络起来。得知周德新学习英语时遇到困难,丁燕蓉主动将一些考试复习材料收集起来,送到他手中。得知他担心没办法通过英语考试时,她也会鼓励他,让他多做题,并给他一些指导。

在公共外语考试中,周德新考了73分,这让丁燕蓉很吃惊。“很多大专起点的学生能考到60多分就不错了,他从高中起点开始学起,能考70多分,真的不容易。”她告诉记者,周德新好学、肯钻研不仅仅体现在读书上,为了在游泳比赛中取得好成绩,他还特地向老师学习游泳技巧。

原声

“周德新的勤奋好学打动了我,让我觉得应该帮助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。”

厦大毕业生宋荣:

“老周哥”对未来有规划

他也是我学习的榜样

宋荣是厦大物理机电工程学院机电系2016届毕业生,目前在北京工作。她就是周德新所说的两年来帮助他学习英语的同学。昨日,记者电话采访了宋荣。

宋荣管周德新叫“老周哥”,因为周德新是重庆人,她是贵州人,也算半个老乡,两人常用云贵川方言聊天。他们也是在校门口相识的,她发现周德新不仅待人热情,而且特别有想法,于是路过校门时就会跟他多聊几句。

宋荣说,自己的父亲比周德新大不了几岁,也一直坚持学习,给孩子们做榜样,包括她在内的四个孩子都是大学生。在周德新身上,她看到了父辈的影子,所以很想帮助他。得知他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,她经常在大南门口一家小吃店给他辅导。宋荣说,她主要教英语语法,为他讲解句子的结构,让他可以更好地去记忆整句话。

宋荣说,她很敬佩“老周哥”,与其说是周德新跟她学习,不如说他们俩是互相学习。“还有三个月就要考英语了,‘老周哥’会跟我说,这次考不过,下次还有机会,我就不信我搞不定它。”这股认真执着的劲头,很让她钦佩。周德新还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,有时遇到外国游客进校园,他也会用英语跟他们交流,提升口语能力。

宋荣说,周德新虽然是一个保安,但为人处世、言语交流的尺度拿捏得很好,这非常值得她学习。

原声

“‘老周哥’是一个有想法、懂得经营人生的人。他有清晰的目标,对未来也有规划,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目标努力,每天都活得很充实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他是我学习的榜样。”

周德新(前排左二)上台接受学位授予。

51岁保安获得厦大法学学士学位

厦大校长为周德新拨穗正冠,现场师生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

本报讯(文/记者 吴笛 图/记者 刘东华)昨天下午,厦门大学2019届毕业典礼现场,一名毕业生额外获得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。这名毕业生是51岁的厦大保安周德新,他在5年时间里通过40多门考试,此前已获得毕业证书,昨天拿到了厦大法学学士学位。厦大校长张荣在致辞中讲述周德新的励志故事,提议现场师生用热烈掌声向他表示祝贺。

2014年,周德新到厦大当保安。当年,厦大继续教育学院开设职工夜校班。周德新非常兴奋,决定先花两年时间参加高中起点升专科学习,2016年9月起再参加法学专业网络教育专科起点本科学习。

为了挤出时间学习,周德新特别申请上夜班,这样就可以白天学习晚上工作。他还去法学院“蹭课”,刚开始总是偷偷摸摸的,每次都坐最后一排,还要换下工作制服才敢去教室,也不带书本,让人以为他是进来歇脚的。但厦大法学院院长宋方青对这名特殊学生很重视,曾亲自将自己的学术专著送到保安室给他。

周德新面对的最大挑战是英语,可以说是从ABC学起。两年时间里,厦大物理机电工程学院机电系2016届毕业生宋荣一直帮他补英语。最终,周德新的公共英语课考了73分。这对于之前没学过多少英语又离开学校20多年的人来说,相当不容易。

求学期间,周德新连续两年获评优秀学生干部。班主任卢幼平说,周德新是同学们的“老大哥”,为人热情而且学习非常认真,入学之初就被推选为班长。

在厦大工作这些年,每年校庆,周德新几乎都会捐款。得知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生活困难时,他也慷慨解囊。几年来,他的各项捐款累计达2万元。

在学位授予仪式上,厦大校长张荣为周德新拨穗正冠。周德新说,那一刻,他的内心除了激动,更多的是感恩。“感谢厦大给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,感谢老师们一路的帮助和支持,5年努力,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!”他说,鲜花和掌声已经成为过去,在未来的工作中,他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,“在厦大门口做一名保安,每天为厦大老师和学生服务,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幸福,也是我对厦大的一种感恩”。


CNENEWS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