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好这三件事 让房颤患者远离中风
发布时间:2016年09月26日16小时01分58秒 | 来源:重庆晚报
中风去世病根竟在心脏 做好三件事让房颤患者远离中风
重庆晚报讯 许多人对高血压引起脑卒中(中风)非常警惕,但对于房颤却认识不够。今年40岁的张先生,突然剧烈头痛、呕吐,呈现半身无法活动、意识模糊状态,家人紧急送医,抢救后不到两小时就去世,导致其中风的原因就是房颤。
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内科主任黄岚教授介绍,房颤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。房颤患者会心脏跳动频率快,且不规律。房颤初发时,一定会出现心慌、心悸、脉率不齐的症状。黄岚说,平时走路、上楼容易心慌、静坐也能感觉到心脏快速跳动,加上脉搏时有时无就基本上判断为房颤。
据统计,目前我国房颤患者有1000万左右,但实际上远不止。黄岚说,本身有心脏疾病的患者,房颤发生率在30%以上。80岁以上的人10%以上患有房颤。压力过大、劳累,情绪激动,大悲大喜,生活不规律,长期熬夜,过度惊吓,不正确用药等都会引发房颤。
房颤症状虽轻,但会造成心力衰竭和栓塞。“在不介入预防情况下,房颤患者中30%会出现脑栓塞。”黄岚介绍。
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相比,房颤导致的中风更可怕。这是因为相较于血管内的空间,心房内更宽敞。若心房中有凝结成块的血栓,其个头更大,极易堵塞人体中较大的血管。这就导致了房颤引发的中风有三高:致死率高、致残率高、复发率高。
“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中风的发生。”黄岚提醒,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,正确用药,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,能够大幅减少与房颤相关的中风事件。
许多房颤患者不理解为什么平时没有感觉不舒服,还需要每天服用抗凝药。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,而与房颤症状轻重无关。“一旦发现房颤,且没有转成正常心跳情况下,需要终生抗凝。”黄岚介绍,过去几十年中,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,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,存在较多的药物和药物、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,病人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抗凝效果,非常麻烦。
“目前已经被广泛使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,相比法华林,达比加群酯克服了华法林的局限性,服用方便,无需频繁监测,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,同时其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。”
重庆晚报记者 柳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