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会员动态 >> 内容

纸媒常青不衰的“三字经”

发布时间:2015年07月30日15小时41分24秒 | 来源:中国晚报网

——东楚晚报20年来的创新发展之路

华夏

有这样一粒种子,从吐出嫩芽,开花结果,到长成一棵英姿勃发的大树,走过了20个年轮奔跑的青春。走过了春秋,走过了夏日,走在今天纸媒唱衰的寒冬里,但这棵大树依然繁花朵朵、果实累累,依然顽强生长、迎风挺立。

从1995年7月1日创刊到今天,《东楚晚报》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。一张报纸,就是一部风云激荡的“史记”;三字密码,打开东楚晚报取得成功的秘籍。

“改革”是东楚晚报制胜的法宝,一个“改”字,救活一张报纸,成为报业永续发展的动力

东楚晚报原名黄石晚报,创刊之初,一批老晚报人扛起大旗,但在发展上遭遇局部困难。

1999年又是一个春天,黄石晚报以总编辑竞争上岗启动改革,改革中迎来了领军有力、新闻有道、经营有方的总编辑吴刚;改革中诞生了被称之为"尚方宝剑"的四全机制:经济上完全独立、经营上完全自主、用人是全员聘任、分配上全额浮动。脱颖而出的吴刚上任后,各项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循环,2000年黄石晚报更名为东楚晚报。 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,所有人员末位淘汰。“四全机制”不仅从机制上彻底解放了晚报的手脚,而且彻底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创业激情。那时候,虽然条件艰苦,只有几张旧桌子、几把旧椅子、几台旧电脑,记者写稿要排队,每月工资没保障,但在报社大楼里,白天走路走得最快的是晚报人,晚上熄灯最晚的是晚报人;总编辑带着员工上街买报、敲门订报,大家吃着盒饭、喝着凉水想策划,为了拉来广告,大家愿意脱去一层皮。“不要问晚报给了你什么,而要问你为晚报做了些什么?”

机制活、全盘活,改革兴,晚报兴。面对国内报业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与竞争热潮,面对外来媒体辐射和渗透,东楚晚报不仅站稳了自己的市场,而且还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。

其次是改脑。改脑是我们的神器。每年一次的封闭会,不定期的反思会,头脑风暴神仙会。不断改旧观念,不断出新思路,不断有好创意。 从1.0时代的“市民生活报”到2.0时代的“打造新主流媒体”;在3.0时代的“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”到4.0时代的“新主流情怀,老百姓情结”;再到5.0时代“上摸天象、下接地气、左怀大爱、右抱新媒、中立本土”。一天一换脑,一步一重天。

第三是改版,改版是我们的常态。晚报自1999年以来经历了18次改版。每次改版之前都要到“西天取经”、“南海拜佛”,去全国报业前沿地区学习考察,吸取国内最先进的办报理念和办报手段,然后进行“五大改造”:内容再造,版块再造,流程再造,机制再造,视觉再造;新闻讲故事、封面杂志化、标题四字诀、新闻木桶论、版式艺术化、数字图表化、时事漫读品……每一次改版都是一次改心换面,每一次改版都是一次脱胎换骨。

“亲民”是东楚晚报生长的根脉。一个“情”字温暖一座城市,成为纸媒常胜不败的推力

情系民生是我们的底气。20年来,我们写民生,抒民情,解民忧,通民意,为民督。我们传播好声音,记录城市变迁,讲述人物故事。每一次重大事件发生时,都有晚报寻求真相的身影,每一次时代变迁的脉搏,都有晚报为读者献上的好故事。当一篇篇报道与读者相见的时候,传递的不仅是信息,还有价值观。或赞美生活,或弘扬正气,或鞭挞丑恶,或揭露问题,晚报始终站在时代的船头,甘当社会的瞭望者。

“您有困难不用急,投诉便民零距离”。百姓有呼,我们必应;百姓有求,我们必帮;百姓有问,我们必答。通过晚报关注,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农村孩子胡映强、不幸患了白血病的坚强少年刘源浩、流落街头乞讨为生的孤女余霞、身患白血病准备捐献眼角膜的冯素芳、身患绝症决不向命运低头的“田园歌手”卫玲、家庭贫困的阳新四胞胎孕妇邓琴等等,一大批身陷困境无力自拔的弱者得到社会力量的爱心资助,获得新生,有的重返学堂,有的重新开启新的生活。2014年,东楚晚报发起成立了东楚公益联盟,高扬公益大旗,传播公益文化、传递志愿者精神。我们组织的公益活动,正气浩荡,情暖人间。十五助贫困大学生,爱心送考,百梦共圆,城乡孩子手拉手;向西藏曲松、新疆阿拉山口贫困家庭献爱心等等,“洒下多少绿荫,都是爱的音符”。舆论监督、民情帮办、市民健身团、市民观察团,我们的帮办更理性、更负责任。

情系主流是我们的底色。早在2003年,我们在全国地市级报中率先提出打造新主流媒体的口号,从此,晚报不但关注江湖之远,也关注庙堂之高。提升美誉度,打造公信力。我们挖掘身边典型,书写人间正道。我们通过开设《黄石故事》等专栏,报道身边的敬业、诚信、孝义、创新典型。每次重大报道、每个重要节点,都进行全景式、立体化、大手笔的专班策划、精细包装,磅礴大气。真正做到大新闻、大版面、大容量、大气派,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。从《大道》到《九江样本》,从《传承》到《黄石画卷》,从《追球》到《伦敦英雄会》,从《铁城花开》到《大教育时代》,一份份精美特刊记录城市的沧桑巨变,见证了发展的如歌岁月;从王月娥到刘伦堂、欧平琴,从典型人物到典型群像,如772号守约楼栋、铁山互助楼栋,我们推出了一批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典型,传播着荡气回肠的主流声音,支撑着东楚晚报正气凛然的铁血报魂。《九江样本》特刊受到市委的通令嘉奖,奖金10万元,市委书记亲自接见采编团队,市委发文号召全市学习“东楚晚报的精神区位”。书写了晚报发展新的传奇,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晚报人,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请命。

情系读者是我们的底线。“为什么我们眼里常含泪水,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”。我们举办了多届读者节、社区行,为市民服务,为读者跑腿,“离读者最近,和读者最亲”,“有事找晚报,大事看晚报”,这两句像风一样穿越在街头巷尾的流行语,是一座新闻丰碑,更是一种用深情铸造的读者口碑。我们笃信:“只要我们将读者放在心上,读者一定会把我们捧在手上。”

“创新”是东楚晚报强壮的灵魂。一个“变”字,创造一串奇迹,成为纸媒永葆青春的魅力

晚报永远不变的就是变,变就是创新。“无创造,等着死,不创新,毋宁死。”

我们的营销创新,活动成为蓝海。100品牌评选,十大经济人物评选,十大名师名医评选,最强大脑培训,鄂东南青少年才艺大赛,美食节,世纪婚典,东楚情缘相亲会,房展,车展,论坛。掀起一波又一波报商互动大戏,传媒营销好戏。从共植读者林到读者乡村游,从聚好玩到到民间世界杯,我们每年、每月、每周都有活动,形成了一道道活动流。2011年开始的“最美”系列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季,今年正在评选“文明黄石·最美社区”。每一次评选,都围绕黄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,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支持与关注,市委书记周先旺同志亲自为2013年的“生态黄石·最美乡村”获奖单位颁奖,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罗光辉同志亲自为东楚公益联盟和“最美”探访团队授旗。经常被摹仿,从未被超越。

我们的产业创新,东楚衍生小楚。20年,我们不断超越。我们积极开拓新市场、延伸新产品。《希望之星》引导青少年成长,培养晚报未来读者;《新黄石》杂志,免费投递、占领市场、延伸平台;大冶分社,阳新分社,深耕县域市场、占领市场空白、惠及两地民生;其他派生出来的东楚投资公司、东楚金桥担保公司、东楚英才学校、东楚传媒广告公司、东楚传媒发行公司、东楚传媒印务公司、东楚文化产业园等经营实体,更是雨后春笋,助力黄石日报传媒集团形成“跨媒体、跨地域、跨行业、跨所有制”的现代化传媒集团。

我们的品牌创新,人才决定命脉。 20年来,一批又一批晚报人,用脚丈量大地,用心写书情怀,赢得了百姓的口碑,获得了社会的尊重。我们推出了《关注》、《东楚地理》、《东楚美文》、《黄石人在外地》、《今日头条》;《刘真工作室》、《石事求是》、《强强寻找》、《东东跑腿》、《香约校园》、《老曹咵天》等一批名栏目、名记者,成为我们金制的品牌。刘真曾是一位破产纺织企业的下岗女工,被晚报打造成首席记者第一人、获奖轿车第一人,现在是晚报的副总编,她分管大教育事业部团队,老劳模创造新佳绩。

我们的视觉创新,版式自成一派。我们兼容学习了全国的版式设计的南派北派,摹仿创新后自成风格,制图、漫画,以独特的视觉,优雅的品相,让受众产生源源不断的阅读快感与内心充盈。

我们的融合创新,新媒敢学澎湃。当互联狂潮席卷全球,晚报人没有坐等靠,勇闯网络世界,弄潮时代之巅。我们积极与互联网融合,做“互联网+”时代弄潮儿,我们力求给传统纸媒插上移动互联的翅膀。

2006年7月,我们开通了东楚网·黄石新闻网;

2010年12月,东楚晚报官方微博发出了第一条微博;

2012年6月,我们率先在全省地市媒体中推出二维码,“打开报纸看电视”,让晚报动起来;

2012年7月,我们整合热线资源,成立东楚呼叫中心;

2013年3月,我们成立新媒体中心,东楚晚报官方微信平台正式开通。

2015年4月,一款名叫“东楚风”的手机新闻服务客户端,在黄石刮起一阵阵移动互联时代的飓风,目前东楚风下载安装量已突破8万户。

一轮又一轮,创新再创新。立潮头、负重剑,行长路、唱大风。我们做得到,让对手想不到。

改革才能发展,创新才有收获。 从《黄石晚报》到《东楚晚报》的华丽转身,从强势媒体到新主流媒体的凤凰涅槃,从地区小报到鄂东南大报的转型跨越,由读者思维转为用户思维的升级换代,晚报在一轮又一轮改革中蝶变重生……20年来,晚报永远不变的就是变。变的是创新手段,不变的是"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"的办报宗旨;变的是改革举措,不变的是"团结、创新、负重、超越"的晚报精神;变的是服务方式,不变的是"直面事实,深入现场,快速准确"的晚报风格。

我们的发行从几千份到近10万份,广告收入从60万、600万、820万、1000万、1200万到4800万,再到顶峰时的5380万。直到目前,始终保持在鄂东南地区发行量第一、阅读率第一、市场占有率第一、日均发行量第一的区域性强势媒体地位。2011年12月10日,东楚传媒大厦落成启用。从磁湖之滨、青山湖畔的九层帆影楼,到黄荆山麓、开发区里21层的地标大厦,东楚晚报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,在岁月磨砺中,成为黄石日报传媒集团的先锋队、排头兵。东楚晚报先后被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百强单位、湖北省新闻工作先进集体、第二届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最具影响力十强、第五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2011-2012中国地市级品牌10强。原新民晚报总编辑丁法章先生将东楚晚报的超常规发展称之为"东楚晚报现象"。

前互联网时代,报业像是百米冲刺,只要往前冲,就可以到达终点;互联网+时代,报业就像百米跨栏,一步一个坎,我们随时可能倒在路边。但我们一定会爬起来,像断头的比干身躯不倒,像逐日的夸父精神不灭。改、情、变,三字经,依然是我们独步天地、笑傲江湖的秘诀。2015年6月30日,由本报承办的中国晚报发展战略研讨总编辑峰会到会上,来自全国媒体的各位老总踊跃发表见解,思想飞扬,观点新锐,为东楚晚报下一轮的发展,为文化产业的灿烂丰盈,为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,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谋略,指明了前进的路径。让我们更加坚信,即使报纸死了,媒体还在,即使媒体死了,我们还在,哪怕化作一只蝴蝶,也要寻找花的海!

(作者系黄石日报传媒集团党委委员、东楚晚报总编辑)


CNENEWS最新文章